给幼儿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讲到莫“错”失良机,我们来分享一个生活事例:这是一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一次,他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不小心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妈妈来到了厨房,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于是,他拿来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好地板上的牛奶。完后,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有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牛奶瓶子。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给瓶子装满水,看看能不能发现怎样抓得住,掉不了!”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很快就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这个小孩就是后来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位睿智的母亲,对我们老师很有启发意义。
是啊,是孩子哪能不犯错!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引导。我们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制止或纠止幼儿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让幼儿懂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那种做法是正确的。比如在吃餐点时,孩子不小心弄撒了牛奶,如果教师用责备的语气命令幼儿把撒在桌上倒撒的牛奶擦干净。如果教师说:“没关系,这儿有块抹布,你可以用它把倒撒的擦掉。”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惩罚,会让他感到羞耻,后者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引导,不仅给了幼儿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还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