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工团
|
校务公开
|
教育科研
|
安全工作
|
家长学校
|
下辖各园
园务公开
园况简介
收费公示
计划总结
新闻快讯
保健之窗
每周菜谱
活动花絮
家教平台
计划总结
家教分享
宣传园地
家长工作
班级园地
小1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小2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小3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小4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小5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中1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中2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中3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中4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中5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1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2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3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4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5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大6
计划总结
周计划
活动花絮
家教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下辖各园
>>
浏家港幼儿园
>>
家教平台
>>
家教分享
>>
正文
中四班2月家教分享
2023-03-09 15:13
如何针对幼儿进行
运动能力
的
培养
3~6岁(含7周岁)是学前教育阶段。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了该阶段保育主要目标,即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做好幼儿机能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该阶段的教学中,要“体、智、德、美”互相渗透,平衡发展。可见,幼儿园阶段对学生运动体能发展的重视,对教学中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急切。本文根植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运动能力培养相关教学策略,做如下试探性研究。
一、注重动作发展:培养平衡能力,发展动作灵敏
平衡能力是
3~6岁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能力。脑科学认为:3~6岁幼儿大脑发育迅速,一旦到了36个月(3岁)时,该阶段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重量。大脑经过逐渐发育并进行左右分化,控制人体空间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右脑,此时已经初具雏形。在此背景下,教学中要遵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重视平衡协调能力在该阶段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发展幼儿动作,促进身体协调平衡发展。以幼儿园小班为例。研究发现:该阶段幼儿已经能够沿着地面上的直线或低矮物体,进行向前直行一段距离。他们的双腿可按照园内楼梯分布,进行灵活上下楼梯行为;同时,他们的双脚可以灵活配合,进行连续、向前的跳跃行为;他们已经能够在行进的过程中,主动躲避他人的干扰或身体碰撞。在上肢平衡方面,他们已经可以胜任双手抱球(或其他物体),进行上抛或前扔等动作行为。
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动作平衡协调发展,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直线直走练习。教师可在地面上画一条直线,或在空阔场地内设置低矮的平衡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直线行走,培养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2)扔掷练习。在队伍的前面画出一条横线,让学生们站在直线后面,双手握球(沙包)向前投掷,可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环节设计,看谁扔得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钻爬或攀登练习。利用园内器材或场地,设置相关环节,组织学生们开展类似钻洞、爬高或攀爬绳梯等教学活动,全面培养他们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二、强化体能培育:关注力量训练,重视耐力培养
幼儿阶段的体能培育不仅要依赖于日常健康饮食,更离不开平时运动锻炼。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可以完成双手抓杠、身体离地悬空等动作
;已经可以只用单手,完成投掷物品(沙包、小球)等行为;已经可以通过一脚离地、一脚着地,进行单脚前跳;已经可以完成向前、快跑等剧烈运动;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身体储能,可进行长距离行走。根据上述发现,针对不同阶段,我们可科学制定相应教学策略,以促进该阶段幼儿体能发展。
以幼儿园中班为例,可进行如下相关体能教学设计:(
1)抓杠悬空练习。利用园内设施,组織学生进行双手抓杠、双脚离地、身体保持等动作练习。可将动作目标设定为15秒/组,加强力量训练和耐力培养。(2)沙包投掷练习。设置3米目标线,让学生进行单手投掷练习,也可进行小组比赛,促进他们上肢力量发展。(3)单脚前跳练习。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起点到终点距离为2米,让学生进行单脚前跳动作练习,也可进行往返接力,看哪一组完成时间最短,促进下肢力量发展。(4)短跑比赛。设置20米短距离跑道,分组练习,看谁用时最短,训练下肢爆发力。除此之外,教学设计还可以与学生生活习惯关联,鼓励学生少坐车、多行走,少坐电梯、多爬楼梯,自己书包自己背等个人习惯培养,增加体能锻炼的日常机会。上述种种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力量与耐力,促进体能的全面发育。
三、重视上肢发展:强调手部动作,体现灵活协调
脑科学认为:儿童大脑发育遵循着
“远近原则”,即与大脑靠近的上肢发育要早于距离大脑较远的下肢。在3-6岁幼儿身体发育或机能协调发展中,手部动作是否灵巧是否协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尤其重视对幼儿手上动作训练。
以幼儿园大班为例,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以增强他们手上动作的灵活协调能力:(
1)画图练习。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方形、圆形、星形等常见图形,让学生们进行模拟作图,通过检查他们画出线条是否平滑,来考察他们手部的灵活性;(2)筷子练习。借助筷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夹取物品活动设计,锻炼他们手部协调能力;(3)艺术创造。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诸如彩笔、橡皮泥、剪刀、纸张、木棍、自然材料等物品,让学生们通过涂、画、剪、粘、折、捏等行为自由创作,开发双手灵活能力;(4)鼓励家务劳动。让学生们课下多多参加家务活动,例如,给妈妈一起做面食、替妈妈摘青菜等活动,拓展动手能力机会。另外,鼓励自己事自己做,通过扣扣子、系鞋带、钥匙开门等日常行为,增加动手机会,全面培养幼儿手上的动作灵敏协调发展。
总之,运动能力培养是幼儿园阶段保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阶段日常教学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幼儿阶段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甚至影响他们在后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脑科学认为:运动能力能促动幼儿大脑发育,促进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在幼儿园阶段运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层层设计,积极创造各类条件和教学机会,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该阶段幼儿快速发展运动能力,为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浮桥镇新港中路82-2
联系电话0512-53837583
邮编:
2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