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父母总是想让孩子按照我们及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行事,要求孩子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循常规,但孩子们对这些往往毫不在意。因此,家长经常需要花大量精力在帮助孩子适应社会规范上面。而往往我们越是竭尽所能,孩子的反抗就越强烈。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双方需求不同而导致了冲突。
成人常见的几个错误方法
⒈责备和问罪
比如: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从来都不听。
⒉谩骂
比如:笨手笨脚的,我来帮你弄。
⒊威胁
比如:我数三下,你再不把衣服穿好,我就丢下你走了
⒋命令
比如: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
⒌说教
比如: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你要明白……
⒍警告
比如:别往那儿爬!你想摔下来吗?
⒎控诉
比如:我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
⒏比较
比如:你怎么就不能像XXX那样?
⒐讽刺挖苦
比如:这就是你的作业?把字写成这样,也就你们老师能看懂了。
⒑预言
比如:你竟然对我撒谎。这样下去,没人会相信你。
这些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伤害自尊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们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继而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要知道,互相尊重才是合作的开始。
该如何正确地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⒈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比如:“有块湿毛巾在我的床上”。采用描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指责与推卸责任,而把每个人的注意力放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只是把问题描述出来,而不去谈“你干了什么”,会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着手解决。
⒉给孩子提供信息
比如:“毛巾应该挂在毛巾架上”。 比起指责,这些信息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也更能让孩子受益
⒊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比如:“毛巾。”以少胜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而且取代了强迫性的命令,既不至于让孩子反感,又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⒋说出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攻击孩子
比如:“我可不想睡湿床。”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这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合作。感情受到尊重的孩子通常也会尊重大人的感情。
⒌使用字条
比如把 便签贴在毛巾架上,写上:“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晾干。多谢!你的毛巾” 字条可以快速、方便地把信息传达给孩子,而且通常让孩子回味无穷。
作为家长也要经常做自我反省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与孩子的年龄与能力相符合?
孩子会觉得我的要求不合理吗?
我是否可以让孩子选择“什么时候”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坚持一定要“马上”做?
我是否可以让孩子来选择‘如何”做这件事?
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是不是总在要他做这个、做那个?
我有没有找时间和他单独相处—什么也不做,只是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