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家教知识
2025年1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时尚的话题。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更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一、尊重的心
父母亲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及包办代替。父母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小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
二、平常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平常的心,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水平。这就是说,特优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平常人。这就注定了并不是每个人努力了都能获得一样的成功。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在口头上随意将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相比,使孩子产生自卑,丧失自信。家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
三、宽容的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闪光点。但许多家长往往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所以平时给予孩子的是随意性的训斥、责罚、打骂。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黯然神伤,而丧失信心,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声鼓励而奋发向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时时需要肯定和赏识,所以父母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出现困惑或犯错时,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之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帮助他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理想的志向,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有一颗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