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教给孩子什么
教育孩子,最首要的,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教育。
良好德行的培养,不是一挥而就的,要在生活中慢慢引导,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引领他们一生的航标。这不能出现偏差。家长也应有这样的理念,不奢望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那是不可能的,只学着做一个普通的好人即可,好人首先要有好的品质,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宽容大度,吃亏让人,诚实守信,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然后才能学着做事,做人成功,失败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事业也不会成功,家庭更不会幸福,生活会走入死胡同。大成凭德,财富是德行的付产品,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德性,无论是富足也好,贫穷也罢,他的日子都会过得安稳,踏实。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如果德性欠缺,朋友不近,亲人不亲,他真正地成了孤家寡人,不抑郁就是万幸,哪还有快乐的日子呢。
德性美好的人,胜不娇,败不馁,得势不会目中无人,失势不会一蹶不振,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会乐观对待,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阴影中看到阳光,面对困难,他也会往好的方面想,不退缩,不颓唐,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人,本身就是阳光,这样的人,生活怎么会亏待他呢?他美好的品行,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境况如何,即使他是打工的农民,父母也会相信,他有一棵快乐的心,他是一个成功的人。
家长真的爱孩子,就得为孩子的长远生活考虑,他过的好不好,不是物质的多与少,而是有没有一个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的平和心态。善良,宽容,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辈子也不会被人抢走。一个人快不快乐,幸不幸福,关键是个人感受,就像那面对半瓶水的两个人,一个人觉得,还不错,还有半瓶水;一个人觉得,好遗憾,才有半瓶水。如果孩子是那半瓶水的思维,那有多少财富才能填满那无穷无尽的欲壑呢?拥有这样的心态,他如何才能尝到幸福的滋味呢?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欲望过多过大,力所不及,那除了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极度的不平衡外,什么也得不到。人的能力有大小,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是能力与机遇的问题,和成功失败没什么关系,只有会不会做人,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