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养护,滋润身心
十月,秋意渐深,天高气爽,但“秋燥”也随之而来。空气湿度降低,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皮肤干燥、喉咙不适、鼻出血、便秘等“燥”的症状。本月的保育核心是防燥润肺,通过细致的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为孩子滋润身心,维持机体平衡。
一、 应对“秋燥”的身体护理
皮肤护理:幼儿皮肤娇嫩,秋季更容易失水干燥、发痒甚至出现裂纹。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完后立即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而非擦干),并在3分钟内全身涂抹婴幼儿专用的润肤露,以锁住水分。如果嘴唇干裂,可使用儿童润唇膏。
鼻腔护理:干燥的空气易使鼻黏膜干燥,血管脆弱,导致鼻出血。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指挖鼻孔。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当孩子鼻腔感到不适时,可用婴儿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或橄榄油轻轻擦拭鼻腔前端,保持湿润。
足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秋季地面温度下降很快,一定要给孩子穿上纯棉、吸汗的袜子,并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能包裹脚踝的鞋,避免赤脚在冰凉的地板上玩耍,做好足部保暖。
二、 “防秋燥”饮食调理
饮食是应对秋燥最重要的一环。
充足饮水:鼓励孩子多次少量饮用温开水,这是缓解秋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将水杯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方便他随时取用。
多吃润燥食材:日常饮食中多采用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有很好的润肺生津效果。
水果类:梨、甘蔗、荸荠、柚子。可以鲜食,也可以做成冰糖炖雪梨、蜂蜜柚子水。
蔬菜类:银耳、莲藕、山药、萝卜、冬瓜。可以煲汤、煮粥或清炒,如莲藕排骨汤、银耳百合粥、山药炒木耳等。
少吃辛辣刺激: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症状。
三、坚持户外活动
不要因为天气转凉就减少户外活动。凉爽的天气更适合运动。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和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同时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