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工团 | 校务公开 | 教育科研 | 安全工作 | 家长学校 | 下辖各园 
 
 园务公开 
 新闻快讯 
 保健之窗 
 家教平台 
 班级园地 
 
  宣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下辖各园>>浏家港幼儿园>>家教平台>>宣传园地>>正文
 
中三班10月保育文摘
2023-10-18 16:50  

终于把“春捂秋冻”搞明白了!秋季孩子的衣食住行需要特别关注(之一)

近日,几场秋雨光顾,气温下降,许多朋友急忙换上了长袖长衫,甚至更厚的衣服。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我们的宝贝,怎样关注好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呢?

春捂秋冻的意义是什么?

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天气由热转冷,秋冻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我们更为残酷的严冬。如果此时过早穿上厚衣棉衣,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如春秋交替)规律相一致和同步时,人体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即意味着人体健康平衡遭到破坏,任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形成各种病症。因此,只要气温不低于20度(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同时,秋冻也有防止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提醒大家,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达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秋冻的原则是什么?

“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有些部位绝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秋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

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疾病。

所以,对于有些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尤其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

 

2023.10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浮桥镇新港中路82-2 

联系电话0512-53837583

邮编:2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