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工团 | 校务公开 | 教育科研 | 安全工作 | 家长学校 | 下辖各园 
 
 园务公开 
 新闻快讯 
 保健之窗 
 家教平台 
 班级园地 
 资助宣传 
 
  宣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下辖各园>>老闸幼儿园>>家教平台>>宣传园地>>正文
 
小班3月保育教育知识:关爱幼儿
2025-03-19 13:22  

在小班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最核心的需求是 “懂孩子、会引导”。以下从入园适应、习惯培养、游戏赋能、家园协同四个高频场景,分享具体可落地的实操知识,帮大家更从容地应对小班幼儿的成长需求。

一、入园适应:从“哭闹抗拒”到“主动入园”的 3 个关键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分离焦虑是正常反应(一般持续 1-4 周,个别孩子可能更久),关键是用 “安全感” 化解抗拒。

家长:做好 “告别仪式”,减少 “隐性焦虑”

告别时 “简短坚定”:不说 “妈妈舍不得你”“别哭了妈妈就来”,而是蹲下来抱一抱,说 “妈妈下午接你去买小饼干,现在和老师玩一会儿吧”,然后果断离开(偷偷溜走会加剧孩子的不安)。

接园时 “关注积极面”:不问 “今天有人欺负你吗?”“哭了吗?”,而是说 “我看到你今天玩了积木,搭了什么呀?”,引导孩子回忆开心的事。

避免 “过度补偿”: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园受委屈,回家后零食、电视无限制,反而会让孩子觉得 “在园不好,在家才好”,更抗拒入园。

老师:用 “熟悉感” 建立安全感

入园前 1 周:让孩子带一件 “家庭信物”(如小毯子、玩具熊),熟悉的物品能缓解陌生感;提前和孩子说 “你的小毯子可以和你一起在幼儿园睡觉哦”。

入园初期:用 “一对一陪伴” 过渡,比如老师牵着哭闹的孩子一起整理玩具、看绘本,让孩子觉得 “老师像妈妈一样会陪我”;避免把哭闹的孩子单独放在一边 “冷静”,会加剧孤独感。

“具象化承诺” 强化信任:比如和孩子说 “吃完午饭,睡一觉,妈妈就来了”(结合孩子能理解的日常流程),每天兑现,逐步建立 “妈妈会回来” 的信任感。

二、生活习惯培养:用 “孩子的逻辑” 代替 “成人的规则”

小班幼儿对 “规则” 的理解是 “有趣、有用”,而非 “必须遵守”。分享 3 个高频习惯的培养妙招:

进餐:从 “追着喂” 到 “自己吃”

应对挑食:不强迫 “必须吃”,而是用 “游戏化表达” 引导。比如孩子不吃青菜,说 “你看这青菜像不像小火车?嘴巴张开,让小火车开进去吧”;或和孩子比赛 “我们比谁先让勺子上的‘小米饭’跳进嘴巴里”。

减少浪费:给孩子 “可控的量”,比如先盛半碗饭,吃完后说 “你刚才把饭都吃完了,厉害!再添一点点好不好?”,让孩子有 “我能吃完” 的成就感,比空喊 “不许剩饭” 有效。

午睡:从 “哄睡难” 到 “自主躺好”

营造 “仪式感”:每天午睡前三步走 —— 脱鞋(“小鞋子排排队”)、脱外套(“外套宝宝盖被子”)、躺好(“小枕头在等你哦”),重复的流程会让孩子形成 “条件反射”。

应对 “不想睡”:允许孩子 “安静躺着”,不强迫闭眼。可以给睡不着的孩子一本简单的绘本(如只有图画的认知书),说 “你看一会儿书,累了就睡”,多数孩子看一会儿会自然入睡;避免批评 “别人都睡了你怎么不睡”,会让孩子更焦虑。

如厕:从 “尿裤子” 到 “主动说”

提前提醒,不说 “你怎么又尿裤子了”:小班孩子膀胱控制能力弱,老师可每 1-2 小时轻声问 “谁想上厕所呀?我们一起去‘小马桶’那里玩一会儿吧”;孩子尿裤子后,平静说 “没关系,我们换干净的裤子,下次想尿的时候告诉老师好不好?”,保护自尊心比指责更重要。

“正向强化” 鼓励:当孩子主动说 “老师,我要尿尿” 时,立刻回应 “你真棒!知道告诉老师了”,甚至可以和全班小朋友说 “刚才 XX 主动告诉老师要上厕所,特别厉害”,让孩子觉得 “这样做会被肯定”。

三、游戏:小班幼儿 “学知识、练能力” 的最佳方式

小班孩子的 “学习” 藏在游戏里,分享 3 类低成本、高价值的游戏设计:

感官探索游戏:摸一摸、闻一闻,认识世界

材料:家里 / 教室的常见物品(毛绒玩具、光滑的石头、带香味的苹果、砂纸),装在不透明盒子里。

玩法:让孩子伸手摸,猜 “这里面是什么?摸起来软软的 / 硬硬的”;或闻一闻 “这是苹果的香味吗?”—— 通过感官体验,孩子能自然记住物品的特征,比死记 “这是石头” 更深刻。

社交启蒙游戏:从 “抢玩具” 到 “一起玩”

游戏名:“玩具轮流玩”

玩法:准备一个沙漏(小班选 1 分钟的),告诉孩子 “沙漏漏完前,玩具归小明玩;漏完后,就轮到你玩”。用 “看得见的时间” 让孩子理解 “等待”,比说 “你要分享” 更直观;玩的时候老师 / 家长在旁边示范 “小明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着他怎么玩,等会儿我们也试试”,减少等待时的焦虑。

语言发展游戏:在 “说” 中练表达

游戏名:“接龙讲故事”

玩法:选孩子熟悉的绘本(如《小老鼠上灯台》),家长 / 老师说前半句 “小老鼠,上灯台”,让孩子接后半句 “偷油吃,下不来”;慢慢过渡到编简单的情节,比如 “小老鼠下来后,会去哪里呀?” 引导孩子说 “去厨房 / 去花园”—— 在重复和想象中,孩子的语言会越来越流畅。

四、家园协同:避开 3 个误区,形成教育合力

小班教育的效果,80% 取决于家园是否 “同频”。这 3 个坑一定要避开:

误区 1:“孩子在园听话,在家任性,是老师没教好”

真相:小班孩子对 “规则” 的理解是 “场景化” 的 —— 在幼儿园知道 “玩具要归位”,但在家觉得 “妈妈会收拾”,很正常。

对策:家长在家复刻幼儿园的 “规则场景”,比如和孩子说 “幼儿园里玩具玩完要送回家,我们家里的积木也要哦,你看它们的‘家’在这里”,用孩子熟悉的逻辑引导。

误区 2:“孩子被欺负了,必须讨个说法”

真相:小班孩子的 “打人、抢玩具”,多数是 “不会表达”(比如想和对方玩,却用了推的方式),而非 “故意欺负”。

对策:家长先问孩子 “你刚才想和小朋友做什么呀?”,再教孩子正确的表达(“你可以说‘我想和你一起玩’”);老师可在活动中示范 “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说‘请给我玩一下好吗’”,帮孩子建立 “用语言代替动作” 的意识。

误区 3:“孩子没学到知识,幼儿园白上了”

真相:小班的 “知识” 是 “会自己吃饭、能听懂指令、敢和同伴说话”,这些是比背古诗、算数字更重要的 “基础能力”。

家长可以关注的 “成长信号”:每天入园时是否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玩玩具时是否能接受 “轮流玩”?自己的水杯是否能找到并打开?这些细节远比 “会数到多少” 更有价值。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浮桥镇新港中路82-2 

联系电话0512-53837583

邮编:2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