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管理 |
⒈学习正确的洗手、喝水、戴口罩的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⒉在成人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 ⒊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
⒈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掌握七步洗手法、戴口罩、咳嗽的方法等,每日体温监测。 ⒉通过家园配合,建议家长在家里尽量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个人卫生习惯,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做好二次晨检工作,同时做好家长工作。 ⒋通过分配小任务,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尝试为集体服务。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为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为饲养角的小动物喂食等;开饭前,引导孩子分碗勺,逐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
日常活动 按需 每天 每天 |
教育管理 |
⒈懂得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并有一定的坚持性。尝试互相商量着玩游戏,有初步的角色分工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秩序,爱惜玩具物品,并整理归位。 ⒉能按意愿参与区域活动,有按规则取放的意识,爱护玩具。 ⒊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⒋环境创设秉持着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幼儿在环境中的自主性。 |
⒈开设和孩子生活紧密相关的游戏区域,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需要。提供适合幼儿操作和帮助他们唤醒生活经验的材料。为步入中班的角色游戏做准备,在本学期我们将“小客人”、“小主人”、“小计划”的概念逐渐渗透在每次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初定计划、选择材料,投身于游戏中;以“客人”的身份初定本次游戏自己的游戏方向,有目的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能够遵守小主人定下的约定。 ⒉将角色游戏特色材料有意识、有选择地投放在区域附近,便于幼儿选取与利用。根据班级特色及园部规划,及时更替、调整资源库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醒幼儿使用资源库,拓宽幼儿的思路。 ⒊选择适合幼儿的主题,创设自由、安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注重观察,以角色身份、语言、建议等方式介入,有目的的进行有效的指导。 ⒋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平时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开一个小小“谈论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话题,如:活动室的规则,户外活动应该怎么做?幼儿自己出的主意往往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⒌家园共育,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幼儿多说话、多表达。提供故事书、绘本等,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鼓励幼儿利用交换玩具等方法认识更多的好朋友。 ⒍关注幼儿的活动,即时准确地把握主题的进程,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环境的布置提供素材,顺应主题的开展,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整个活动环境中,环境中呈现幼儿的表征,鼓励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 |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
按需 按需 每天 按需 按需 主题活动中 |
能力 发展 |
⒈健康领域: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⒉语言领域:能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⒊社会领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游戏,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不争抢。 ⒋科学领域: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够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⒌艺术领域: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
⒈鼓励幼儿玩跳房子、跳圈、踩小高跷、躲避球等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⒉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创设温馨舒适的语言区,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⒊经常抽时间和幼儿一起看书、讲故事,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⒋鼓励幼儿熟悉各个角色游戏的内容、玩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开展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⒌收拾整理时,鼓励幼儿分类整理,并在一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并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材料在架子的最上面。 ⒍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蒙芽基地、种植园地以及班级自然角,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季节的变化。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的“量”的特征,理解初步的数概念。 ⒎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的表现的方式去模仿创作,经常与幼儿一起唱歌、绘画表演等,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
日常活动 每天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
家长工作 |
⒈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安排,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⒉能配合主题活动进行相关物品的收集、整理。 ⒊协助教师做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⒋流行性疾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
⒈充分利用QQ群、钉钉群、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幼儿园网站等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课程安排,通过文字、照片进一步了解我们精彩的活动和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向家长带给最新的教育信息。 ⒉以电话、家访、网络、早晚接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达成教育共识。 ⒊认真写好宝宝幼师口袋成长档案,对幼儿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 ⒋深入挖掘家长资源,拓展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⒌在家指导幼儿学习学习戴口罩及正确的洗手方法。 ⒍外出前,家长要合理规划形成,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玩耍,尽量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
按需 按需 每月 按需 按需 按需 |
安全保育 |
⒈能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 ⒉知道不在尖锐物边追逐,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⒊乐意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提高抵抗力。 ⒋情绪安定愉快,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⒌关注幼儿身心健康。 |
⒈与家长密切沟通,提醒家长为幼儿穿方便穿脱的衣裤,帮助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⒉开展健康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技能,利用墙面互动、标记、安全教育等帮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⒊加强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教育和引导,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一些体育玩具,并且试着一物多玩和合作游戏,让幼儿的走、跑、跳、投掷、平衡等技能以及合作能力、勇敢、谦让等品质的提高。 ⒋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⒌认真开展“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的各项课程,引起家长重视,保质保量完成每次作业,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⒍经常开窗通风,做好班级内的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现有异常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儿歌、绘本、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⒏每天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对于未来园的幼儿要及时了解其身体状况,发烧、呕吐、咳嗽等要在家休息,待痊愈后方可入园,并做好相应记录。 |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保育员 教师、保育员 教师、保育员 |
按需 每月至少2次 日常活动 按需 对应作业时间 每天 每天、宣传园地 每天 |
班级 特色 |
⒈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注意和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⒉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并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 ⒊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
⒈利用蒙芽基地、自然角、户外活动等鼓励幼儿观察照料动植物,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⒉经常让幼儿看看幼儿园树、植物、花的变化,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的特征。 ⒊开展丰富的蒙芽活动,在蒙芽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发表能力。 |
教师 教师 教师 |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