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八 周计划
主题名称:奇妙的声音 班 级:小班 日 期:6月9日 — 6月12日 带班老师:王倩玮、张晨璐
本周重点 |
⒈引导幼儿通过听、说、玩等多种方式,感知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发现声音的奇妙与多样性。 ⒉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来源(如物体碰撞、乐器发声等),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 ⒊引导幼儿关注蚕宝宝出茧情况,鼓励幼儿尝试大胆描述蚕宝宝的后续变化。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来园 |
⒈来园接待:热情接待幼儿,鼓励幼儿礼貌的与老师、同伴打招呼,鼓励幼儿与老师同伴礼貌问好。提醒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放好,水壶装满水关注幼儿签到情况,关注来园的前后顺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关注自然角各种花卉的生长变化,指导幼儿做好记录,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⒉来园活动:区域活动:美工区:美丽的风铃、会唱歌的响罐;语言区:纸偶表演、谁在说话;益智区:敲响小鼓;科探区:有趣音乐盒、响响瓶;生活区:安静与吵闹;表演区:自制小乐器;建构区:会唱歌的小路 ⒊晨谈:各种各样的声音 重点指导幼儿分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模仿发现声音之间的差别。 |
户外锻炼 |
场地:彩虹跑道 指导要点:能利用腰部力量拉住弹力绳,拿去1米外的彩圈。 |
场地:仓鼠乐园、山坡游乐场 指导要点:能用绳子拖拽轮胎上山坡。 |
场地:彩虹跑道、仓鼠乐园 指导要点:能够进行20米短距离往返跑。 |
场地:百变赛道 指导要点:能平稳控制小车方向,双脚协调交替蹬踏。 |
场地:仓鼠乐园、山坡游乐场 指导要点:能身体后仰,坐在垫子上向下滑行,保持身体平衡。 |
⒈队列练习:初步体验从散点站位到简单直线/圆形队形的变换,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⒉律动、早操:能够听音乐做动作,精神饱满、积极,动作协调,能在做操时根据教师的手势变换队形。 ⒊弹性安排:如遇下雨天或者特殊天气,调整为室内体锻及游戏,幼儿能够自主合作利用教室中已有材料、桌椅,及幼儿制作的材料进行组合游戏。 |
集体、 小组活动 |
活动一: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语言) |
活动二:好听的声音 (科学) |
活动三:厨房的节奏 (音乐) |
活动四:风铃叮当 (美术) |
活动五:大鼓咚咚咚 (数学) |
上午游戏 |
户外娃娃家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户外娃娃家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本周新开展“叮叮当当风铃屋”,提供制作风铃的材料和相关的环境创设,关注新角色与幼儿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投放材料的适宜性,鼓励幼儿尝试制定买卖铃铛的游戏规则。 |
下午体锻 |
场地:百变赛道 指导要点:能双脚灵活交替玩滑板车。
|
场地:山坡游乐场 指导要点:能双脚并拢向前跳。 |
场地:彩虹跑道 指导要点:尝试双手向上将球抛进篮筐内。 |
场地:仓鼠乐园 指导要点:尝试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2秒左右。
|
场地:山坡游乐场 指导要点:尝试听指令快跑15米左右。
|
下午游戏 |
建构室/科探室 |
户外创造性游戏 (主题:好听的声音) |
户外探索游戏 (主题:特别的声音) |
绘本馆 (主题:绘本阅读《猜猜这是谁的声音》) |
美创室 (主题:叮叮当当的风铃) |
日常生活 |
⒈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吹树叶、雨滴落下等,让他们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⒉在水龙头旁贴“水流声音图”(如“哗啦啦”“淅沥沥”),鼓励幼儿边听水流声边洗手。 ⒊安全教育:保护耳朵,学习简单的护耳方法(如不大声吵闹、不往耳朵塞异物)。 |
家长工作 |
⒈请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探索声音,如敲击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⒉和孩子一起给家里的电器(如电视、音响)贴音量标签,设定“舒适音量”,鼓励幼儿做一个“护耳小卫士”。 |
环境创设 |
⒈在语言区将录制的声音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尝试根据声音辨别,同时投放各种动物的照片,引导幼儿尝试模仿,了解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⒉设置“声音签到板”,幼儿选择喜欢的发声玩具(如铃铛、沙锤、响板)发出声音,代表“我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