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周计划
主题名称:奇妙的声音 班 级:小⑵班 日 期: 日期:5月26日—5月30日 带班老师:陈凯、徐玲
本周重点 |
⒈开展线索“好玩的声音”,探索生活中能发声的物品,观察和比较各种声音的特性,引导幼儿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并尝试使用不同的物品发出声音。 ⒉气温逐渐升高,在户外活动前鼓励幼儿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在出汗较多、大口喘气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注意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 ⒊鼓励幼儿关注生生园内小番茄的生长情况,利用绘画等方式记录小番茄,例如颜色、大小等。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来园 |
⒈来园接待:热情接待幼儿,做好二次晨检,鼓励幼儿与老师同伴大胆打招呼,继续引导幼儿自主拧开瓶盖后,特别关注杯口、杯盖的干净情况,并灌水后拧紧放置在自己的桶内,并关注桶内卫生。 ⒉来园活动:继续引导幼儿用阿基米德积木的方式进行自主签到,基于上周幼儿将自然角内的小鱼捞到大厅外水缸内的情况,本周继续引导幼儿关注小鱼们的生存情况。同时,幼儿自主选择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科探区:吸水的物品、响响瓶;表演区:我来敲声音;语言区:找声响、纸偶表演、讲故事;美工区:简易风铃、会唱歌的响罐;益智区:敲响小鼓。 ⒊晨谈:幼儿园里的声音,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里有哪些声音,并说说看为什么会有声音。 |
户外锻炼 |
分散活动:⑦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能够以手脚并用的方式爬过梯子和轮胎。 |
分散活动:⑦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能尝试站立走过轮胎上的梯子,保持平衡。 |
分散活动:⑦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将轮胎堆叠起来,挑战堆高。 |
分散活动:⑦区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将轮胎与羊角球等物品进行组合,尝试游戏。 |
分散活动:⑦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能够将多种材料组合拼接,尝试不同玩法。 |
⒈队列练习:引导幼儿能在音乐与教师提示下主动变换四列、大小圆的队形,并调节与同伴间的距离。 ⒉律动、早操:鼓励幼儿积极地跟随教师的引导,与音乐同步做操,顺应操节的旋律,并保持愉悦的情绪。 ⒊弹性安排:若逢雨天或特殊气候,改为室内体育游戏,激励幼儿能独立使用利用教室里的桌、椅组合拼摆后进行游戏。 |
集体、 小组活动 |
活动一:让声音变轻 (科学) |
活动二:爱唱歌的大恐龙 (语言) |
活动三:风铃丁当 (美术) |
活动四:图形大变身 (数学) |
活动五:厨房的节奏 (音乐) |
上午游戏 |
绘本室 (爱唱歌的大恐龙)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乐高建构 (大恐龙的王国) |
角色游戏:重点观察指导幼儿开设自然博物馆的情况,讲解自然博物馆内的动植物与游客互动。 |
下午体锻 |
场地:门卫东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尝试单手原地拍球。 |
场地:最南面水泥地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能勇于尝试单手行进拍球。 |
场地:跑道东 指导要点:继续引导幼儿能快速助跑跃过一定距离的障碍物。 |
场地:跑道中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能够手脚协调翻越障碍物,落地平稳。 |
场地:生生园 指导要点:引导能将小球从一个山顶向另一个山顶用力投掷。 |
下午游戏 |
角色游戏 |
美创室 (我们的耳朵) |
户外建构 (爱唱歌大恐龙的城堡) |
生生园 (照顾小番茄苗) |
角色游戏 |
日常生活 |
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发出声音的物品,并关注其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 ⒉引导幼儿发现身体也能够发出声音,感受不同部位打击发出的不同声音。 |
家长工作 |
⒈鼓励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小乐器,并和孩子玩敲击游戏。 ⒉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录下不同活动中发出的声音,如刷牙、炒菜、洗碗、吃饭、翻书等。和孩子一起听录音,辨别不同的声音。 |
环境创设 |
⒈将幼儿将其发现能发出奇妙声音的物品进行陈列摆放。 ⒉在环境中增加护耳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耳朵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