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周计划
主题名称:奇妙的声音 班 级:小⑷班 日 期: 日期:5月26日—5月30日 带班老师:周惠萍 浦艳
本周重点 |
⒈开展线索“好玩的声音”,探索声音的产生原理,观察和比较不同声音的特点,在玩一玩、做一做、听一听的过程中,知道声音的有无,辨别声音的差异,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喜好,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⒉气温逐渐升高,关注孩子们的穿着,适时调整,避免过热或过冷,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舒适度。 ⒊引导幼儿观察生生园小南瓜的给瓜情况,给小南瓜拔草浇水施肥,体验劳动的乐趣。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来园 |
⒈来园接待:热情接待幼儿,做好二次晨检,鼓励幼儿与老师同伴大胆打招呼,继续引导幼儿自主拧开瓶盖后,特别关注杯口、杯盖的卫生情况,并灌水后拧紧放置在自己的桶内。 ⒉来园活动:继续引导幼儿用插积木的方式进行自主签到,基于上周幼儿发现自然角中的鲜花种子有发芽等生长趋势,本周继续引导幼儿关注其生长变化,并进行表征记录。同时,幼儿自主选择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科探区:瓶子琴、听海螺、响响瓶;表演区:我来敲声音、自制小乐器;语言区:找声响、纸偶表演、讲故事;美工区:简易风铃、会唱歌的响罐;益智区:敲响小鼓。 ⒊晨谈:说说大自然里听到的好听的声音?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不同的声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户外锻炼 |
分散活动:②区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能够在踩高跷时保持身体基本平衡,独立站立10—15秒。 |
分散活动:②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平衡木游戏,能两两搀扶地走过平衡木。 |
分散活动:②区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能够尝试爬过小桥,走过平衡木,保持身体基本平衡。 |
分散活动:②区 指导要点:能继续尝试在较窄较高的的平衡木上走一段距离。 |
分散活动:②区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平衡木游戏,并能身体协调的爬过小桥,钻过山洞。 |
⒈队列练习:引导幼儿能在音乐与教师提示下主动变换四列、大小圆的队形,并调节与同伴间的距离。 ⒉律动、早操:鼓励幼儿积极地跟随教师的引导,与音乐同步做操,顺应操节的旋律,并保持愉悦的情绪。 ⒊弹性安排:若逢雨天或特殊气候,改为室内体育游戏,激励幼儿能独立使用利用教室里的桌、椅组合拼摆后进行游戏。 |
集体、 小组活动 |
活动一:爱唱歌的大恐龙 (语言) |
活动二:让声音变轻 (科学) |
活动三:厨房的节奏 (音乐) |
活动四:图形大变身 (数学) |
活动五:风铃丁当 (美术) |
上午游戏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乐高建构 (高楼) |
绘本室 (声音系列绘本阅读)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重点关注小舞台,引导幼儿在小舞台表演节目,鼓励幼儿大胆展现自己,运用前期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对声音的探索成果,如利用自制小乐器为表演配乐,用拟声词配合表演增加趣味。 |
下午体锻 |
场地:跑道东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能快速助跑跃过更大距离的障碍物。 |
场地:跑道西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能够手脚协调翻越较高障碍物。 |
场地:生生园 指导要点:引导能将轮胎搬运到山坡顶部。 |
场地:门卫东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继续尝试双手原地拍球。 |
场地:最南面水泥地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能勇于尝试定点自抛自接球。 |
下午游戏 |
户外建构 (高高的房子) |
生生园 (照顾小南瓜)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美创室 (好听的风铃) |
日常生活 |
⒈学念儿歌《小雨点》,感受并体验雨天里的不同声音。 ⒉引导幼儿在日常中进行传声筒游戏,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几组,由第一位幼儿开始传教师的话,看看传到最后这句话成了什么,还是不是原来的那句话。 |
家长工作 |
⒈和孩子在家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小乐器,并和孩子玩敲击游戏。 ⒉和孩子一起录下不同活动中发出的声音,如刷牙、炒菜、洗碗、吃饭、翻书等。和孩子一起听录音,辨别不同的声音。 |
环境创设 |
⒈鼓励幼儿自带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园,设置声音角。 ⒉在活动室内和窗口挂上幼儿自制的风铃。风铃随风摆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引导幼儿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