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健康“童”行
——秋季幼儿保健
十月秋意浓,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同时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关注以下保健知识,共同为宝贝们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一、重点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
秋季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请家长们密切关注,做好预防。
1.流行性感冒
特点:比普通感冒更重,突发高烧、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
预防:接种疫苗:最有效的手段。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避免聚集: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2. 手足口病
特点: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
预防: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消毒:对孩子的玩具、用品定期清洗消毒。
3.诺如病毒感染(秋季腹泻)
特点: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但在秋季也开始活跃。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喝开水。
加强洗手:尤其是处理食物前、如厕后。
4. 疱疹性咽峡炎
特点:突发高热,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孩子因咽痛拒食。
预防:与手足口病类似,勤洗手、多通风是关键。
家长须知:如孩子出现发热、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留家休息,切勿带病入园,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二、核心要点:秋季日常保健“四要诀”
1. “衣”要科学
“三暖二凉”原则:保证孩子背暖、肚暖、足暖;同时保持头凉、心胸凉。
灵活穿衣:采用“洋葱式”穿搭法,内穿棉质透气衣物,外加方便穿脱的外套,便于根据天气和活动量增减。
保护好小肚子:穿长款内衣或使用肚围,防止夜间或活动时着凉腹泻。
2. “食”要滋润
多喝温水:秋季干燥,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
润燥生津:多吃当季水果,如梨、葡萄、柑橘;蔬菜如萝卜、莲藕、南瓜。可制作冰糖炖雪梨等润肺甜品。
少吃“燥热”食物:减少辛辣、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以免上火。
3. “住”要通风
开窗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持湿度:如果室内干燥,可使用加湿器,防止呼吸道不适。
保证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4. “行”要适度
坚持户外活动:选择天气晴好的上午10点后或下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玩游戏,增强孩子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质吸收。
三、家园共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 教会孩子正确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的好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垃圾桶。
3. 保证规律作息:周末也尽量保持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避免生物钟紊乱。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家园携手,从细节做起,用心呵护每一位宝贝,让他们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