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中四班班级工作总结
执笔:顾瑶
一、生活保健
⒈改善“小组长责任制”,规范幼儿的进餐行为。
针对午餐管理情况,延续上学期的“小组长责任制”,请小组长关注幼儿的进餐行为,提醒同组幼儿保持恰当走姿安静进餐,并且维护餐桌周围的卫生。区别于上学期,我对“小组长责任制”进行一番调整,即不固定小组长,而是根据幼儿具体的进餐表现(结合每周五“自评会”的情况),请幼儿相互推荐小组长,这样基本确保小组长每周轮换,使得“小组长责任制”更加灵活化,更有效地激发幼儿自觉有序进餐的意识,自我培养进餐习惯。从实行效果来看,幼儿整体进餐情况改善不少,至于存在的个别问题则有赖于同家长的持续沟通协商(详见下文)。
⒉兼顾生活自理与安全保健,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把生活技能的培养落实到一日生活当中,比如用正确姿势握紧大饭勺来盛饭,又如把被子叠成“四方块”,保持床铺的空气流通,凡此种种,持续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有,日常提醒幼儿做爱眼操和护耳操,适时开展五官保健教育。
⒊聚焦角色游戏,改善幼儿的整理习惯。
综观幼儿的整理收纳行为,发现幼儿角色游戏后的材料整理比较混乱,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学期针对性地改善幼儿的整理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幼儿习惯直接把材料“扔在一起”;另一方面,“客人”们有时会扰乱各角色区的材料摆放,尤其是小超市和娃娃家。鉴于此,同幼儿协商沟通后,我采取如下措施:其一,留给幼儿充裕时间来耐心分类整理各角色区的游戏材料,并且相互检查;其二,引导幼儿游戏时关注“客人”的行为表现,讲评中若有幼儿被归为“某区不受欢迎的客人”,则需缩短该幼儿的部分游戏时间,待幼儿留心观察同伴的有序游戏行为,并且将其清楚表述后方能回归游戏。如此调整,幼儿角色游戏后的整理情况逐渐好转,上述混乱局面不再出现。
教育教学
⒈提升教学质量——语言活动与数学活动
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期把重点放在语言活动和数学活动上面。组织语言活动时,更加关注幼儿的倾听与表达情况,一方面,呼吁同伴给出相应鼓励,耐心引导“不举手”的幼儿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不定时请幼儿复述关键提问和同伴的回答,以此调动幼儿的倾听注意力。还有,抓住每一次绘本欣赏的机会,鼓动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进行个性化的故事创编(比如《三只蝴蝶》、《国王生病了》等等),表征交替呈现于语言区当中,这样日积月累地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比期初期末的表现情况,发现更多幼儿在倾听与表达方面进步明显,不过大多幼儿仍旧缺乏阅读兴趣,因此我想后续从故事表演和亲子阅读推荐两方面着手改进,希望助力更多幼儿培养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数学活动的开展则注重幼儿的检查调整,正误对比讲评之余引导幼儿(台下)继续相互检验数学操作单,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纠错”过程中获取相关数学经验。同时,把益智区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延续,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相邻数、分合与模式排列等数学经验。
⒉关注自然材料的区域投放——花朵游戏
本学期,区域游戏加大自然材料的运用,选取花朵这一资源,美工区和科探区进行如下调整。
美工区开展持续性的花木写生。我提供花朵(实物),搭配图片和少量参考作品,鼓动幼儿细致观察花朵的典型特征后将其绘制具象化表现出来,即小型写生,有意指引幼儿捕捉花骨朵或其枝叶的细致特点,察觉其自身花色的美妙搭配,创作一幅幅较为生动形象的写生作品。
科探区推出“花香水调制”的游戏。基于幼儿起初重复摆弄材料的游戏情况,我针对性地规范幼儿的实验操作,即有意识地在花瓣里添加酒精和香精,呈现相关比例(每次记录添加几滴酒精和几滴香精,可谓探索过程的标记),由此通过多次“试错”配制出适宜的花香水,保证幼儿真正“动手动脑”地把花朵运用到科学游戏当中。
我打算以后每学期都选择一种自然材料投入各区域当中,兼顾趣味性与挑战性,持续调整区域游戏。
⒊计划先行,提升幼儿游戏质量。
本学期新增(角色)游戏计划和建构计划两事项,鼓动幼儿游戏前制定计划,游戏中(临场)调整计划,游戏后分享、改进计划,加强幼儿的(游戏)计划意识。从不习惯到积极表征调整,幼儿愈加有目的地游戏,有效避免“瞎玩”情况的出现。
家长工作
⒈家长助教
每月邀请家长来园,助力幼儿的在园活动。三月,家长引导幼儿在生生园自留地种植马齿笕,边劳作边向幼儿介绍马齿笕的种植事项,带动幼儿实践体验农耕乐趣。四月,家长参与半日活动,陪同幼儿渲染花木,趣玩沙水。五月,家长当“蹦跳节”志愿者,引导幼儿欢度六一,挑战赚取“花花币”。六月,家长为幼儿带来有趣绘本,通过故事讲述帮助幼儿了解夏日节气知识。
⒉点对点沟通
本学期主要围绕健康饮食和行为习惯两方面,同家长持续沟通,双方互相反馈,协商制定相关对策,比如鼓励幼儿每天“多吃一口”蔬菜,视幼儿体重增减主食分量,以身作则地演示用餐礼仪;又如引导幼儿以交流互助代替争吵打闹,培养幼儿“先听再说”的好习惯……凡此种种,聚焦几个突出的点来跟家长好好聊聊幼儿近期是否进步,不断跟踪反馈,形成良好的家园合力。
⒊亲自制作——交通工具
延续亲子制作的好传统,本学期结合班本课程《轮胎的故事》,为了清晰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轮胎对于交通工具的实际价值,鼓动家长和幼儿在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交通工具,让它们真正“动起来”,期间关注轮胎助力交通工具“支撑—前行”,由现象观察入手,帮助幼儿“消化”有关轮胎作用的抽象概念。从幼儿分享介绍的积极表现中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愈加理解。
体育运动
⒈关注幼儿拍球运动,提升幼儿的上肢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本学期体锻注重培养幼儿上肢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所以给予幼儿充分时间练习双手拍皮球,关注每个幼儿的拍球表现,引导幼儿运用恰当姿势连续双手拍球,同时提高幼儿的运动耐性。待大多幼儿熟练双手连续拍球后,组织幼儿进行拍球比赛,帮助幼儿感受拍球带给各自的运动满足感,由此激励幼儿尝试多样化的“花式拍球”。我想,后续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球类体锻游戏,调整为挑战性与趣味性并存的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的共同参与,相信会对维持幼儿的体锻兴趣有所助力。
⒉结合班本故事,开展“轮胎体锻”。
纵观本班幼儿的体锻情况,发现幼儿对于投掷游戏的兴趣比较旺盛,因此我尝试把轮胎融入投掷游戏,关注幼儿体锻中手眼协调能力的提升。简单而言,主要创设两种游戏,即长距离立定投掷和移动式投掷,如此新奇游戏激发幼儿的体锻兴趣,效果良好。在常规体锻的基础上,添加幼儿感兴趣的投掷元素,跟幼儿协商“就地取材”,选择皮球加轮胎的组合方式,以立定投掷和移动式投掷两种形式来展开趣味体锻,注重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其中,移动式投掷进行一番调整,由翻滚后趴着投球转变为翻滚后蹲站投篮,兼顾个别化差异,维持幼儿的“轮胎体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