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
㈠亮点分析
经过一周多的幼儿园生活,我们了解到这些孩子中,有2名幼儿有上托班的经历,其余16名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在相处中,我们发现,班中幼儿能力发展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能力强的几名幼儿能主动帮助能力薄弱的幼儿,因此,常常出现以大帮小的“爱的”班风。其次,在新生家长会中,我们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搭建了家校共育的平台,让陌生的我们走得更近、更亲密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配合配合老师的工作。
㈡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问题:有的孩子分离焦虑情况严重,来园会哭闹;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不会自己吃饭、入厕;有的说话不清楚或者说方言;个别孩子行为自由,随意走动,规则意识较薄弱。另外个别孩子出汗严重,需要特别的照顾。部分孩子吃饭挑食,不爱吃菜,只吃饭,吃饭习惯不好。
二、班级发展目标
㈠常规习惯
⒈生活常规: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漱口、擦脸;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乱东摸西摸;能愉快、安静地进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保持衣服、桌面的整洁;饭后漱口、擦脸。能按时、安静、独立地午睡,基本上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并摆放整齐。
⒉学习常规:上课能认真倾听,不随意插话;能根据信号音乐迅速做出反应;爱护玩具和学习用品,能够按类取放玩具等等。
㈡教育教学
⒈按照教学计划和周计划开展主题活动,保证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并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⒉有效创设具有互动性和教育价值的班级环境。
⒊收集、丰富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材料,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参与、主动探索,提高游戏能力。
㈢班级特色
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
⒉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并将其渗透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能与之互动的班级环境。
⒊通过打造充满互动性的环境,呈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轨迹。
㈣安全保育
⒈培养幼儿的安全保健意识。
⒉抓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⒊协助保育员老师做好班级卫生工作,班内环境整洁宜人,物品摆放有序,适合幼儿自主取放。
㈤家长工作
⒈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⒉通过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加大家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与老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