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理论文章 ㈠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支持策略; 第一,认知层面—问题解决能力。 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其中的核心是高阶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整合能力、建构新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评价反思能力等。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从认知层面上看, 深度学习具有三个特点:1.理解与批判。2. 联想与建构。3. 迁移与应用。 第二,动机层面—积极情绪。 没有强烈的内部动机,缺乏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态 度,幼儿的学习就难以展开,更不可能走向深度。 第三,社会文化层面——人际互动。 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 幼儿园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活动,是一个充满了师幼互动、 幼幼互动,人际交互影响的社会化过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强调了学习的社会属性,强调了知识的共享与创生。 ㈡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积极情绪为动力,以动手制作为依托,以同伴合作为支撑, 以评价反思为主轴。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⒈创设支持性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 教师要把握环境创设的精髓,不应过多关注环境形式上的完美和结构的呈现而忽视环境的启迪性,要把环境创设视为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给予幼儿生成个性化成果的机会和空间。 ⒉尊重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⒊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估计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究 ⒋整合课程内容,引导幼儿批判建构 ⒌提供贴近生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促进幼儿知识迁移与应用 二、对照深度学习的逻辑架构,说说近期班级自然资源库关于“创设”与“使用”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大一班:延续上学期资源地图,我们在思考怎样在生生园里造路,预设在造路的时候就会有资源的利用,其中包括了沙子、泥土和水,这也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那我们就可以丰富和替代已有的班级资源库,把一些不常用的资源替换掉。其实我们只要思考一下课程中需要什么自然资源,创设自然资源库就来的简单点。 主持人:大家觉得大一班的自然资源库建设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施:我们不能以资源论资源,还是要思考我们的课程中需要什么资源,我们有什么资源,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会让大家更有抓手一些。 张:我觉得我们的班级资源库里面很多东西是没什么用的,还是要以幼儿为主,就像大一班的课程,我们就看到了幼儿的需要。 吴:但是除了沙子和水,其他自然资源是挺难收集的,比如说现在春天,春天里的花花草草很美,但是不好收集,也不好保存。 陆:这也许是我们在收集自然资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那我们在收集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尝试对保存自然资源的方式上有所思考。 三、尝试对幼儿园自然绘本资源长廊的建设进行讨论。 梳理可以开展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幼儿如何参与)、后续可能开展的活动(需要的材料、开展的场地等) 幼儿如何参与:了解绘本室的环境(参观)、收集材料、制作书签和画板等。 场地:大门厅一角(幼儿可以一同参与)、材料的选择、绘本的选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