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如何了解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润爱”行为、能力发展情况及实施“润爱”活动的有效性 主持人:我们幼儿园在“用爱的底色描绘孩子多彩的未来”的办园理念,及“爱育童心 润泽生长”的课程理念下,着重培养“爱生活、爱表达、爱交往、爱探究、爱创艺”的五爱幼儿,并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体现不同的发展要求。通过“润爱”园本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具有探究精神和“润爱”品质的幼儿。我们还围绕五爱目标,制定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具体的五大领域目标,那么对标这些目标,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润爱”行为和能力发展情况,具体如何落实呢? 沈怡芬:可以借助课程审议的形式来反馈和诊断。在活动或者课程结束后,以分享交流的形式请各班呈现实施过程中的轨迹、收获和反思,相互提出反馈意见,再根据意见进行调整、完善。通过审议来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更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实施。通过审议,也可以斟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是否有利于幼儿“润爱”品质的养成。 陈怡珍:也可以通过观察的形式了解。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或者课程中的表现,直接获取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情况。 唐艳勤:调查也是一种方式。调查的维度也是多元的,比如幼儿本身、教职员工、家长等,采取直接交流、问卷等形式搜集反馈。 主持人:教师从课程审议、观察和调查三种形式来分析了了解和反馈的方式,今天我们先围绕“观察”这一种我们平时最常用的记录形式来详细讨论。 二、讨论、制定幼儿“润爱”行为和故事的反馈与记录方式 邢秀雯:可以采用“学习故事”的方式,用叙事的形式记录幼儿在“润爱”活动或课程中的语言、行为、故事等。可以围绕看到的现象或者拍下的照片来写故事,围绕五爱目标来分析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并根据五大领域目标和幼儿现有的能力提出相应的支持建议,可以在学习故事的最后适当留白,请家长填写反馈。 主持人:邢老师介绍的“学习故事”比较具体和可操作,在这个观察、识别和回应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解读并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品质的养成。学习故事不仅能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时刻,也能引导教师讨论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润爱”品质的养成,对教师的行为、支持进行反思。除了这一方式,最常用的方式还有哪些? 顾凌艳:观察记录表是我们平时最常用,也是最清晰的记录方式。 主持人:两位老师列举了两种我们常用的记录形式,那这两种记录形式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或者通俗的讲,如何设计记录表。 李雪荣:学习故事首先要有叙述和照片,刚才胡老师还讲到了《评估指南》中的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和回应,也需要呈现在记录表中。 沈怡芬:观察记录表也应有情景再现,还需要有幼儿语言或者行为,以及教师的分析、支持及反思,或者后续的调整和跟进。 三、制定学习故事记录表、幼儿“爱的能力”观察记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