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家校”课题第七期文献摘录(202211)
本期关键词:家访工作
摘录整理者:王晓琳
在进行家访的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构建幼儿园与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桥梁。家访并不是为协调处理某一关键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访问,而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密度,拉近与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展开的沟通和交流。
中、大班的幼儿对于教师家访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在教师家访过后他们都会感到兴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强化幼儿对于集体荣誉感的认同和重视;
通过播放一系列家访资料,使幼儿认识到家访的重要作用,引导已被家访的幼儿谈一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升未被家访的幼儿对于家访的好感度,降低其对家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以上摘自《家园沟通的起点——幼儿园新生家访工作对策研究》王璐
在家访中,教师应凸显主体地位,主动与家长交谈。谈话时,教师不要讲太多大道理,不要出现“你不应该”“你要这样”等命令式的语句。教师要像朋友一样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在家长讲述时,教师要做一位合格的倾听者,让家长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
和幼儿一样,成人同样需要表扬。当教师肯定家长的做法后,他们会增加育儿的信心,更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形成更强劲的家园合力。在家访中,如果教师发现家长有优秀的育儿方法,就要向家长虚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家访后,很多家长感到教师提出的建议科学有效,并尝试按照教师的建议教育幼儿。但一段时间后,一些家长发现幼儿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便渐渐放弃教育,使幼儿故态复萌。因此,教师在家访中要经常“回头看”,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最新情况,提醒家长持之以恒地教育幼儿。
——以上摘自《幼儿园家访工作中的感与思》吴敏
忌滔滔不绝:有的教师迫切希望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措施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家长,甚至没有给家长说话的机会,这样会让家长反感。
——以上摘自《幼儿老师应如何进行家访》毛治平
幼儿老师要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反馈家访信息,如晨会上进行“本周家访通报”,通报中,可以将在家里孝敬家长团结兄弟姐妹的、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的、认真学习的、健康适度娱乐的幼儿列出来,既让当事同学及时得到激励,又在班级树立榜样,弘扬良好风气。
幼儿不仅期待着在班级里看到肯定的目光,在父母面前,孩子更加期待父母的肯定和激励。这就需要幼儿老师将家访后幼儿的进步及时反馈给相应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的激励建立在有据可依的闪光点中。
家访是为了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因此,我们在家访中一定要注意与家长和幼儿的谈话艺术,总的来说,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告状”,要让自己的语言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尤其注意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幼儿,以引起家长的脾气对孩子拳脚相加,使家访效应走向负面;同时注意谈话不要老师“一言堂”,要让家长和幼儿有参与谈话的机会。
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讲究不同的谈话策略,对于文化背景比较好的家庭,要如实反应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他们的合理化建议,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于溺爱型家庭,要充分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孩子的伟大,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要委婉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对于放任不管的家庭,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以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同时告诉家长应采取什么措施,通过什么途径配合幼儿园一起将孩子培养好。
——以上摘自《浅谈家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周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