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家校”课题第十期文献摘录(202312)
本期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
摘录整理者:王晓琳
学校应主动承担起负责引导的角色,家庭则要自觉地履行职责,同时得到社会有效的协助。学校教育作为主导力量的地位更加凸显,家庭教育的专业引导和服务更加提升;家长们有了更科学的育儿观念,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
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不紧密。毋庸置疑,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子系统在进行耦合时,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具体表现为: 幼儿园教育会不自觉地影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独立性难以保证,社会教育因未及时了解需求而不利于发挥促进作用,使得三者协同性较差。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教师往往无法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他们的想法常常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纳。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一般只在幼儿产生问题时才意识到需要通力合作,然而一旦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又会恢复到各自的角色。表现为幼儿在园出现问题时,部分家长将全部责任归咎幼儿园。但幼儿的成长发展与家庭、幼儿园、社会的教育都密切相关。
无论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心任务都在于德育的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 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家长必须进行学习,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育引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专业性; 家长要正确认识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幼儿走进社会,培养幼儿热爱集体活动的意识。
幼儿园应与社会全力配合,以最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多方参与、共商共建的治理结构,促进幼儿园与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教育要适度开放,尽力打通“家园社共育”的桥梁,也可通过“社会开放日”等活动把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幼儿园教育; 加强幼儿园周边的环境治理,为幼儿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园所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家长专业指导; 组建“家园社”共同体,健全家园沟通机制; 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与互动,增进互信,达成共识。
倡导那些有能力的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组织,为幼儿们提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以及职业体验的机遇。加强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的教育价值,创建适合儿童活动及教育扩展的空间,以此为全面教育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
激励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 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专业化、规范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保障。
在“家园社”共育工作中,首先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需要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二者结合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家长开展“家园社”协同育人。
——以上均摘自《系统耦合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家园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王嫣然
协作教育导向下,家庭、幼儿园、社区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共同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学前教育支持。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如下:
家庭:家庭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扮演着基础教育提供者和情感支持者的角色。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承担起引导、教育和关爱幼儿的责任,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幼儿园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扮演着专业教育提供者的角色。幼儿园具有专业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负责为幼儿提供系统的学前教育,包括认知、语言、社交、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园需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社区:社区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扮演着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其本身便是一个社会实践场所。社区可以为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家长应当与幼儿园、社区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参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
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倡导家校共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社区可以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社会、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社区应当与家庭、幼儿园保持良好沟通,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质量,积极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应以“走出去”的资源构建形式进行资源构建,如开展家庭访问活动等,了解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和建议,从而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支持家庭教育,向家庭提供有益的教育建议和相关服务,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的有效互补,为不同类型的家庭及幼儿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支持。
幼儿园应以“请进来”的资源构建形式进行资源构建。例如,开展协作共育教育讲座,为家长传授教育知识和经验。同时,邀请专业人士、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等,共同设计讲座内容。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高讲座活动的知晓度,邀请家长参与,向家长更好地宣传幼儿教育理念。
协作教育导向下,可以通过组建家庭“智慧团”的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首先,可邀请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加入家庭“智慧团”,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其次,为确保家庭“智慧团”的顺利运作,幼儿园应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其了解三方协作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提高其专业素质。
最后,应引导家庭“智慧团”根据幼儿园的教育需求,以自身的专业及特长为依托,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亲子工作坊活动、手工制作活动等,以自身资源拓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可搭建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如组建微信群、开家长会等,便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交流意见。家庭“智慧团”的成立有助于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助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以上均摘自《协作教育导向下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策略研究》孙伯乐、冯桃